极目新闻记者 曹雪娇
7月17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进展新成效。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了关于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方面的进展。
记者注意到,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启动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该项行动开展以来,在推动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有怎样的进展?
发布会现场(图源:国新网)
对此,申长雨介绍,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是科技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个地方合力攻坚,高效办成一件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首先,在存量专利盘活方面,指导全国27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完成了全部存量专利的盘点和价值分析,筛选出68万件发明专利纳入可转化专利资源库,组织45万家企业开展精准对接,做好匹配推送。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专利动态盘点入库工作机制,及时做好新增专利的盘点,为可转化专利资源库不断注入源头活水。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国专利转让许可备案次数累计达102.5万次,其中高校和科研机构转让许可达12.7万次,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其次,在服务产业发展方面,实施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筛选出9000余家高成长性中小企业进行重点支持,按需匹配专利预审、专利导航、转化对接、投融资等个性化服务。指导各地围绕细分产业链开展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工作,培育了一批高价值专利组合。支持8省市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第三,在优化政策机制方面,指导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建立以产业化前景为核心的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和专利转化尽职免责改革,支持地方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安心屋”等试点,积极推广“先使用后付费”“开放许可”等转化模式,助力更多中小企业高效、低成本使用专利技术。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