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问题似乎并非大国军事行动时应优先考虑的因素,然而,眼下俄乌冲突却渐渐演变成了一场“面子之争”,双方都力图在国际舆论中占得上风。俄方在5月中旬发动了号称“三年来最大规模的袭击”之后,乌克兰则通过精心策划的“蛛网”行动,宣称摧毁了41架战略轰炸机,令俄方颜面尽失。
随后的6月6日,俄军展开了针对乌克兰军工目标的报复行动,并在几天内摧毁了多个关键设施,包括马达航空发动机厂和基辅郊区的“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等。根据俄方媒体的报道,乌克兰的军工体系如今已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泽连斯基的处境也显得愈加艰难。尤为令人意外的是,特朗普似乎在背后暗中为俄方“助攻”,这让泽连斯基倍感压力。那么,普京是否会接受泽连斯基提出的停火倡议呢?
一、俄方的战报
根据俄罗斯国防部的消息,6月6日的报复行动动用了多达407架攻击型无人机和44枚各类导弹,宣称“乌克兰九个州的目标全部命中”。如果俄方的说法属实,那乌军的未来局势将异常严峻,导弹、坦克和军工企业将面临极大危机。尽管如此,这个“全面命中”的战报也引起了网友的质疑。首先,俄罗斯的军队为何直到现在才采取如此激烈的打击?许多网友认为,俄方之前之所以没有大力进攻,可能是因为过于低估了乌克兰的军事能力,未能早早摧毁其军工设施。其次,俄方发布的战报没有现场视频或图片的支持,这一点令不少人感到疑惑。尽管一些卫星图像显示有部分区域遭到攻击,但缺乏第一手的影像资料,俄军的“全面命中”似乎难以令人信服。第三,俄罗斯情报部门的能力也受到质疑。毕竟,军工目标通常都属于高度保密的领域,俄罗斯的联邦安全局(FSB)能否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获取这些详细情报,仍然是一个谜。
二、特朗普的“助攻”
根据俄方报道,特朗普似乎对俄罗斯的报复行动持某种“默许”态度。在6月4日的美俄领导人通话中,普京明确表示俄罗斯必须对乌克兰的“恐怖袭击”进行反击。俄方发布战报后不久,特朗普便公开嘲笑道:“看吧,袭击终于来了!”如果只是口头的讽刺,泽连斯基或许并不会太在意,但令他无法接受的是,特朗普竟然把五角大楼原本承诺给乌克兰的两万枚无人机导弹转交给了以色列。这一举动无疑使泽连斯基感到更加无奈,尤其是考虑到特朗普与以色列领导人内塔尼亚胡的紧密关系。5月9日的“胜利日”庆典当天,内塔尼亚胡公开向普京致电祝贺,并感谢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进一步加剧了乌克兰的困境。泽连斯基在6月8日的采访中表示对特朗普转移导弹表示遗憾,并呼吁在两国领导人会晤前尽快达成停火协议。令人意外的是,泽连斯基竟然公开表示愿意接受任何期限的停火协议。这一立场的转变,是否意味着泽连斯基已经准备好做出更多的妥协呢?
三、俄乌冲突的未来
值得注意的是,泽连斯基的停火承诺有一个前提条件——即俄乌两国领导人会晤。在“第二次土耳其谈判”期间,乌克兰曾提议在6月下旬举行两国领导人会谈,但普京显然并不看重泽连斯基,直到现在依然没有回应这一提议。因此,俄乌领导人之间的直接对话可能性微乎其微,泽连斯基的停火承诺也很难实现。
实际上,俄乌冲突的最终走向将不仅仅由两国的战况决定,更多的是由美国和欧洲的政治博弈所影响。特朗普、内塔尼亚胡为首的“美国利益优先”阵营,显然希望俄罗斯能够尽早结束这场战争,特别是在以色列面临加沙地区战事升级的情况下,特朗普可能会将更多的军事资源转向中东。此外,以英法为主的“自愿联盟”显然不会轻易放弃对乌克兰的支持。早在2023年初,欧洲国家就已为可能的美国撤资做好了准备,德国新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在6月访美时,明确表示德国将继续无条件支持乌克兰,并要求无论何种武器援助都不应受到任何限制。
结语
在“蛛网”行动中丢尽颜面的俄方,急于通过大规模打击乌克兰军工目标,试图在国际舆论上挽回面子。特朗普对乌克兰援助的撤回,再次表明他对俄罗斯的立场,而泽连斯基背靠“自愿联盟”则表明他并不会轻易屈服。然而,原本可以在短短几个小时内结束的这场冲突,如今却已经演变为一场持久战,似乎没有尽头。你认为这场冲突会持续多久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并别忘了关注我们!